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!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,请使用这些浏览器。
chrome
Firefox

推荐您访问易车国际站

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

NO
YES

工具栏

小鹏G7以性价比出击,瞄准传统燃油车用户

7月3日晚,小鹏G7正式上市,目标锁定在20万元级别的SUV市场——这一领域竞争激烈,汇聚了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YU7等强劲对手。几乎每一款车型都在追求卓越的空间利用率,力求在乘坐空间和舒适性上达到极致。而小鹏则致力于打造高性价比和智能化的标签,以赢得市场的青睐。

除了与纯电动车竞争,小鹏或许更希望吸引燃油车客户。

文 | 谢韫力

编辑 | 西打

运营 | 步鸟

汽车发布会现场的欢呼声可以预制,股票市场的情绪却很真实。

当何小鹏宣布小鹏G7的价格定在19.58万-22.58万元时,美股立刻做出回应,小鹏股价盘前拉升3个点。但到了第二天,小鹏港股的表现却陷入矛盾,跌幅一度超过6%——或许,市场还在消化这次的新车信息。

一位小鹏车主表示,定价符合其预期,而权益赠送则带来了惊喜,包括两年免息贷款、一年辅助驾驶保险、老车主赠送电卡、10000元置换补贴以及多种配置权益,整体风格“很像小米”。综合这些优惠,他预测,G7的702公里超长续航MAX版本的落地价格将不超过20万元。

小鹏G7现已正式上市,起售价为19.58万元。图 / 小鹏汽车官方

这一定价策略显然旨在提升性价比。在该车主看来,小鹏G7的定位是“在价格相近的车型中,配置无人能及;在配置相当的车型中,价格无人能敌”。在配置方面,小鹏G7与特斯拉Model Y和蔚来YU7基本相当,但G7的空间更大,价格至少低3万元。与价格更为接近的乐道L60和极氪7X相比,小鹏G7在自研芯片和智能化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,某些版本的售价甚至更加亲民。

小鹏G/P系列产品负责人Nick称,G7的发布意味着小鹏SUV家族矩阵已经打造完成。包括售价17.68万-19.88万元的G6,售价19.58万元-22.58万元的G7,和售价24.88万-27.88万元的G9。再加上定价18.68万-21.88万元,为家庭设计的掀背大空间轿跑P7+,小鹏已有4款车型,紧凑地排列在17万-28万元价格区间,足以见小鹏对手握20万元买车预算的这批消费者的执着。

不过,G7的尺寸、配置一公布,一位小鹏车主分析说,看到了P7+、G6的影子。

首先,G7与G6轴距相同,都为2890mm,这决定了两款车的车内纵向空间差不了太多,轴距相同也意味着底盘研发拥有共用的模块资源,可以节省成本。但两款车还是在底盘调校上做出了区别,G6偏运动,强调操控感,G7偏舒适,驾驶起来更为平稳。在前脸、内饰上,G7和P7+几乎一致,外观上,G7则是P7+的SUV版,车身较圆润,前脸采用星环贯穿式灯带,内饰则采用大量的Nappa真皮,都配备15.6英寸中控屏+后排8英寸娱乐屏。

小鹏G7。图 / 小鹏汽车官方

竞品方面,除了纯电车的忠实爱好者,G7更想获取的或许是燃油车客户。

据数据,今年5月,18万元-25万元的SUV市场销量前十名中,新能源车只有理想L6和比亚迪宋Plus EV。其中,理想L6为1.88万辆,位列第一,比亚迪宋Plus EV销量为1.11万辆,位列第十。3月上市的小鹏G6销量为5500辆,排名21,小鹏G9销量为3590辆,排名34。

榜单上的RAV4荣放、本田CR-V、途观L探岳等经典燃油车型,均能保持月销量过1.5万辆,稳定位列前十。不过,销量坚挺的背后,这些车型也付出了价格大幅下探的代价,成交价基本跌破20万元。

小鹏G/P系列产品负责人Nick曾表示,今年整个市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%,这意味着新能源市场竞争进入一个更广泛的阶段,传统的较为保守的油车用户,也会进入这个市场。这部分人买新能源车,首要考虑的就是20万元级别。G7选择出700公里长续航版本,也是基于想拿下油车用户的考虑。

发布会之后,小鹏汽车董事长、CEO何小鹏,和小鹏汽车P/G系列产品负责人Nick与每人Auto等进行了一场对话,以下为问答节选,在不影响原意的前提下有调整:

G7和YU7是两条赛道,

年轻人要的是长板非常长的车

问:你说在小米YU7发布、小鹏G7发布的时候都跟雷军有过交流,他们发布3分钟20万辆大定的时候,你是什么样的心情?小米YU7给小鹏有哪些启发,预期的销售如何?

Nick:我个人和团队都看了YU7的整场发布会,看完以后,对这个订单数据是非常震撼的。我们觉得,YU7是一款产品力非常棒的车,我们的G7跟YU7属于两条赛道,我们更偏向家庭用户、强调科技属性,YU7更偏向于颜值、操控能力。

但我们通过YU7这款车型,可以体会到的是,随着95后、00后这些消费者进入市场,他们不仅要一款没有短板的车型,他们需要的是一款长板非常长的车型。

何小鹏:3分钟20万辆的数据还是让我很惊讶,算是创造了一个神话,我刚才一出来,就跟我们的团队问,3分钟我们多少量,实际上我们的量很不错,也想宣传一下。但是后来一想到YU7有20万,我们感觉怎么宣传好像都不行。

小鹏G7上市9分钟大定突破10000台。图 / 小鹏汽车官方

问:进入下半年,SUV好像成了所有车企都要进入的领域,这是为什么?

Nick:其实如果回到YU7未发布之前,整个中型SUV市场在20万到30万价位区间内,真正的销量冠军就是Model Y,所有车企基本上都是以Model Y为对标对象,毕竟它是整个市场的一个标杆级车型。

所以在整个研发过程中,包括前期阶段,我们确实重点研究了Model Y这款车。自从它2021年进入中国以来,销量持续强劲,一直长盛不衰。尤其是它的产品迭代速度并不像国内车企那么快,却仍然能够保持优秀的市场表现,确实是我们在整个行业中值得学习的一个对象。

定价方面,Model Y也很有特点。今年下半年,会有很多新车型进入Model Y所处的细分市场。它的价格并不是一个固定价格,而是会根据产能和市场供需进行动态调整。

比如说,Model Y在去年第四季度,价格一度下探至24.99万元。它并不是通过促销手段来实现价格调整的,而是直接调整MSRP(厂商建议零售价)。因此,我们在制定策略时,也会充分考虑它未来可能出现的这种动态价格调整方式。

并非所有市场都需要强智驾

问:今天价格确实低于我的预期很多,想请问这个价格是否会影响毛利率提升目标以及四季度盈利情况?此外,小鹏以智驾和智能化为标签,目前Ultra车型选配率达60%,且智能驾驶功能存在用户使用越多,体验越好的特性,未来是否有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?

何小鹏:小鹏的经营能力每个季度都在提升。

Max版本仍有一定需求,因为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强智驾能力。此外,欧洲及海外多国的政策法规尚未开放类似中国的城市智驾功能,或许明年下半年相关政策放开后,我们可能直接推进全球布局。小鹏明年会启动全球化进程,这是明确的规划。

目前我们的L3软件刚刚推出,后续会推出L3硬件,甚至L4软件体系也会加速推进。未来五年内,大家会看到很多变化。我认为当L4即将落地时,L2可能会逐步退出,L3成为标准配置。所以Max版本在中国及全球市场仍有一定的生命周期。

小鹏G7 Ultra面向L3,目标实现超10倍端到端智驾能力。图 / 小鹏汽车官方

问:今天看到车型核心在于图灵芯片。请问从研发至今,这款芯片的研发投入成本大概是多少?单颗成本约为多少?未来是否会彻底不再使用英伟达芯片?大概什么时候能让自研芯片覆盖全系车型?

何小鹏:关于研发投入,目前暂未考虑对外披露具体数据,只能说新品研发投入达大几十亿,这属于行业标准的研发费用规模。芯片研发极其困难,比如芯片软件层面如何优化等,这些都需要深入解决,可能明年可以总结一下。

供应链方面,会持续与包括英伟达在内的芯片企业保持合作。未来无论是Max车型、右舵车型还是海外市场,都有机会出现自研的芯片。但一辆车约有5500颗芯片,我们仅在智驾芯片上实现自研,其他芯片仍与供应商维持合作。

L4不能在现有硬件上实现

问:一部手机可能用三年就换了,但一辆车肯定要用十年。如果现有的硬件运行不了(未来的功能),能不能在不更换其他硬件的情况下,只升级智能辅助驾驶相关的硬件系统?

何小鹏:我们内部讨论过好几次了。从目前来看,L4(在现有硬件上实现)是没有道理的,也没有可能性。不过,特斯拉在美国好像做出了一些(相关尝试)。

我觉得要实现L4,需要三个能力:第一是政策支持,第二是硬件能力,第三是软件能力。你刚才说的逻辑可能只在软件能力上成立,比如更换算力后有可能成功,但硬件能力可能不行。另外,法规方面,中国目前还没有关于L4的清晰、标准化的法规,硬件方面也没有相关法规。

举个例子,L4的汽车要不要能监测到车底的情况?可能大家都没概念。以前海外就出现过这种情况:出租车司机不想让L4的车运营,因为影响他做生意,就躺在车底下。如果一辆车前面躺了个人,它肯定不会开,但L4的车如果看不到轮胎旁边躺了人,就可能出交通事故。

L4的车不光要考虑常规场景,更要考虑各种极端情况的下限。L4在未来数年甚至十几年里还会有很多变革。

小鹏G7。图 / 小鹏汽车官方

问:未来座舱AI能力的提升是否必须要有单独的座舱AI芯片?能不能给一个判断?L3是不是需要冗余?

何小鹏:我讲一个案例,明年高通会推出一款芯片,里面既有CPU,又有GPU,还有NPU。这就能解答你的问题了。而且国内有不少厂商也在准备相关的方案。

如果是L3或者L4级别的车,需要全面的冗余,L3到L4的核心是,很多情况下可以不用干预车辆,比如:车的电源坏了怎么办?刹车坏了怎么办?转向坏了怎么办?这些都需要冗余。

L3、L4的硬件要考虑这些,纯软件只能代表软件达到了一定高度,但在各种异常情况下,它无法实现全能。这就好比坐飞机,飞机对安全的要求很高,至少要双冗余,有的地方甚至要三冗余,而且这些冗余的软件还不能是同一种软件,要用三种不同的软件来编写。

将来L3乃至L4,都有可能会逐步出现类似飞机这种强安全的需求。

“我们PR恨不得我长高,

还恨不得我唱唱歌”

问:最近两三年,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做产品营销的时候,在发布会之外,车企的创始人、产品经理都要出来做直播,小鹏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营销创新和传播是什么样的理解和评价?

何小鹏:我们的PR同学说,恨不得我长高,可以打篮球,恨不得我歌唱得好,可以唱唱歌。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创始人的情绪,我们现在既要把产品做好,又要把颜值、艺术做好,还要把情绪也要做好。我觉得做营销跟做产品一样,都要做好。

中国市场跟全球市场也差不多,全球市场比较大的科技企业,像英伟达、特斯拉、谷歌,他们都是科技和创始人的人文精神和情绪的指引,这是主流,我们也是在过程中学习跟成长。

小鹏G7上市发布会。图 / 小鹏汽车官方

问:今天发布会一开始就提到了“情绪”,小鹏还说了“情绪高度”这个词,说小鹏在重新定义车的时候,把情绪相关的东西融入了进去。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?

何小鹏:我今天提到造车要左手有科技,右手有艺术,而品质是基础,情绪是高度。我自己开始考虑情绪价值,大概是在一年多前。我觉得,要做一款大众认可的产品,需要平衡好品质、科技、艺术(或者说颜值)这些方面;但如果想超越大众水平,达到更高的高度,以后要从产品经理成长为超级产品经理,可能需要更好地学习如何打造情绪价值。这是我的一点小小反思。

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 侵权必究

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易车立场

收藏

收藏成功 !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

猜你想看

+加载更多

活动推荐

广告
  • 奖 
  • 抢 
  • 奖 

相关车型

CopyRight © 2000-2023 BitAuto,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 购车咨询:4000-168-168 (周一至周日 9:00 – 21:00) 法定假日除外

OSZAR »